親友圈主微【as099055或as022055或as011033或as67989】歡迎廣大紅中麻將親友圈一元一分和跑得快愛好者來玩,沒有三缺一的無奈,手機上的麻將親友圈,隨時隨刻想打就打,百人大親友圈,專人管理,跑包包賠加不上微信就加QQ675434346如果添加頻繁就換
小鎮四面的山坡上卻生長著不少的野生蘭花,主要品種有“火燒蘭”、“朵朵香”、“豆瓣蘭”、“綠蘭”和一些很難細分出品名來的蓮瓣蘭,其中尤以一種叫做火燒蘭的夏蕙為多,是“火燒蘭”的故鄉。這種蕙蘭葉片肥厚挺拔,花葶粗壯,帶有火燒過似的灰暈,俗稱為“火燒蘭”。長年在這里執教的老教師們大都在宿舍里和窗臺上有種植。逢冬末春初的周末,往往還會邀約幾個伙伴,到山坡上充分享受一番凌寒競放的野生蘭花的俏姿的幽香,末了,選含苞待放的采挖幾株,回來栽在瓦盆中,盡情地享受一個花期。在一次與老教師的交談中,我知道了他喜歡“火燒蘭”的原因。原來,在這里,正是這蘭花不擇環境,凌寒開放,飄然送香的品質激發了他的生活情趣和工作熱情。許是看出了我的心思,他送給我一盆“火燒蘭”,作為我備課改本疲倦后的伙伴,作為我挑燈夜讀的添香蘭袖,也堅定了我立足本職,搞好工作的決心,于我,蘭花實實在在作了我的導師,對此,我還有了一些感觸,寫了一篇題為《火燒蘭》的散文,在《大理報》的“洱海”副刊發表,也算有些受益了。 到處是膜拜的身影,一個不怎么信佛的人來到五臺山,也會自覺沉寂一些,反省自己的言行,回到自己的內心。我在大顯通寺一排僧舍外看到一個寫有“自恣”二字的木牌,“自恣”不是放縱自己,而是懺悔反省之意。佛教有一個盂蘭盆節,又稱僧自恣日、佛歡喜日,僧眾在這一天都要反歸自己的內心,作些懺悔活動。以我的理解,自恣類似于自我批評。與此同時,我在大顯通寺看到一群和尚分列兩行,各持一柄木劍,低眉垂首環游寺院,劍刃上寫有兩個字:“監香”,那么,“監香”則是對佛事活動的監督與批評了。 時光如水,淡淡如煙。那時,那年味呵,雖然漸行漸遠。但是,每一次想起,都回味無窮,回味無窮啊 從北京回來,把在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錄的像拿給10歲的女兒看,女兒擺擺手拒絕了。“有什么好看的?不就是街道、房子和人!”口氣是不屑的。她寧愿聽周杰倫和S·H·E。她甚至認為我給她看錄象是為了顯擺,顯擺我到過北京。北京不只是我個人的夢,也是很多人的夢,好幾代人的夢(純真的政治情懷之夢),包括我的父輩。能夠圓夢的是極少數,大多數人至死也沒能去到北京。現在的孩子,沒有再把北京當夢的了,要么乘火車飛機去北京非常方便,去了,看了,真沒有什么特別的(即使有什么特別的,小孩子又知道什么?);要么不去也罷,去別處也罷,現在的孩子夢不在“別處”,不在情結(或許根本就沒有情結),而在個人感官。吃喝玩樂。貪婪的物欲,無極限的娛樂和自由的身體。 沒有文字沖動起來糾纏北京的細節,我便又過起庸常的日子。買菜,煮飯,拖地,上網,……寫作是間歇性的,對名利的感覺和意識也是間歇性的,日常才是永遠——睡覺,失眠,說夢話,起床,為女兒準備早餐或者零錢,跟老婆爭吵然后親熱,在耳麥里聽一字不懂的英文歌……10號到家,美美地睡了一覺,過濾了北京和火車上的極限疲倦。接傅菲電話,談到當下散文和北京。傅菲是誠實的,他不急于向前,而是潛心向下,根扎得深穩。古典詩意在浸潤了他的血肉和骨頭之后,結晶成了他的文學情結。這情結里有自我教化的因素,也有天人合一的情懷。11號,端陽,吃粽子,也吃從王府井買回的全聚德烤鴨,但吃得特難過,沒有相應配套的技術支持(刀、刀工、烤箱、適宜甜醬和大蔥的胃口),弄成了干煸板鴨,可謂暴殄天物。看老婆燦爛的笑臉,日常顯擺出它的純真。寫作算什么?風從河岸上吹來,花枝、樹枝、灌木叢、香草一起搖曳,染綠了眼球。寫作被日常閑置,像一枚吊在火爐竹簍里的核桃(夏天,火爐早已閑置)。特別提示:本信息由相關用戶自行提供,真實性未證實,僅供參考。請謹慎采用,風險自負。



